东汉演义

《东汉演义》讲述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后,汉太子刘秀率领员云台大将兴兵伐王莽,及东汉十二帝的更替。着重讲了光武中兴的故事,奸臣暗害刘秀,光武帝二次中兴汉室。本书按照《全汉志传》、《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架构来写,内容有一定的补充。

第三十四回 定汉业剐莽诛苏

王莽马奔长安东门,到了东门外,勒住了坐骑,抬头一看,城上头黑暗暗灯火不明,空落落并无人声。王莽高声喊叫:“守城的兵将急速开城,朕天凤皇驾转回朝。”话将说完,城上头一声炮响,伏兵尽起,灯笼、火把照如白昼。王莽不看便罢,往城上看,大吃一惊,几乎坠马。

原来这长安城内自从王莽走后,就由权朝大臣窦融主持国事。窦融命守城军将各城门关上,门锁上好啦,无令不准私自开放。窦融在天官府内将他养的八十名勇士唤到面前,将自己明保王莽、暗保大汉等事讲了一遍,众勇士听明白了。窦融又将汉太子刘秀兴师讨贼,兵定南胡棘颍昆,打破潼关,西取长安,要恢复帝都的情形说给他们,然后叫他们立功,将来大汉天下恢复过来,好在汉太子驾前保荐他们高官得做,骏马得骑。众勇士都惊喜非常,愿效死命,为国除奸。窦融将长安城内所有扶保王莽、甘心附逆的贼臣跟他们眷属,叫勇士帮着官军一并捕拿。窦融又发给他们每人一身盔甲、一口宝剑,各人惯使什么军器,叫他们随便去取。众勇士披挂起来,将盔甲、战袍披挂停当,一齐往兵器房中去取应手的器械。

这些人忙着去取军刃,窦融派人去传五城兵马司。南城兵马司郭怀、东城兵马司鲁云、西城兵马司张玉衡、北城兵马司唐英、中城兵马司李逢春都乘马飞奔天官府,来见窦融。由府中管事的家人将他们让到客厅,每人斟茶一杯,等候窦天官。等的工夫不大,就听见一阵盔甲声音哗啦啦直响,来了二十名甲士,在大厅前左右散开,弄得五城兵马司莫名其妙。又有一阵盔甲声音,才见甲士拥护着吏部天官窦融来到大厅。五个人站起来向窦融施礼道:“拜见天官大人。”窦融吩咐:“免礼。”落座之后,窦融就将他的心事说明,叫他们五个人反正。五个人愿意弃暗投明,反正归汉。窦融先将他们五个人的家属接到府中,然后叫他们五个人回去,晓谕士卒,改换大汉的旗纛、服装,各自带兵梭巡街市。五个人遵命去了。

窦融将金吾大将军王衡诱到府中生擒活捉了,然后率领众勇士驰至殿帅府,召集众将,亦叫他们反正。这些人都知道汉兵已到,王莽的天下是完了,唯恐汉军入城,究治他们附逆之罪,如今有这个机会反正,不止无罪,立下功劳还能升赏,无不乐从。窦融见他们并不反抗,心中大悦,叫他们亦都改换军装服色,撤了黄旗,改用大汉的红旗。长安城内忽然悬挂大汉的旗号,全城的人民俱都欢悦。窦融派将先把昆阳王、颍阳王、开国王、护国王等府围住,各府的家属一名未逃,尽皆下狱。窦融带着甲士亲自入宫将宫门宿卫们,凡是附逆的,亦都捕入狱中。到东宫搜捕王莽的太子王禹,都找遍了亦没拿着,大概是闻风逃走了。

窦融又到宫内来见孝平皇后。这皇后虽是王莽的女儿,为人贤而知礼。自从王莽用鸩酒毒死孝平皇帝之后,王莽就要她改嫁他人,孝平皇后不愿再嫁,宫中守节。王莽见她寡于言笑,并不发挥议论,亦就无心害她。一个人苦闷了十余载,国事如何,亦无法闻问,一概不知。这天见窦融率领甲士来了,大吃一惊,忙向窦融问道:“你带甲士入宫,意欲何为?”窦融撩袍跪倒,将汉太子刘秀在南阳白水村兴兵,仗义讨贼,恢复汉室,大战胡阳、棘阳、颍阳、昆阳,破潼关直捣帝都的事一股脑儿奏明,孝平皇后才知道外边之情形。窦融又将王莽出征长乐坡,命他权朝,他与朝中兵将捕获附逆余党眷属等事又奏禀一遍。孝平皇后听他所奏的情形,料着汉室江山不久恢复,暗为喜悦,又想王莽是安汉公、兵部大司马,不守臣节,弑君篡位不过十数载的光景,富贵将过,眼看着要一败涂地,全家该斩,灭门九族,他个人亦是万剐凌迟之罪。父女之情到了这个地步,又觉着难过,凄然泪下。窦融明白她伤感的原因,说:“千岁保重吧,不可过于伤感。不久汉兵入城,所有国事全仗千岁主持,请千岁以社稷为重。”孝平皇后这才止住悲哀,命窦融便宜行事,捕拿祸国逆臣的眷属,总宜审慎,不可妄拿及屈杀一人。窦融才叩头站起,退出宫来,派心腹之人将皇宫围得十分严密,任何人不准出入。窦融将诸事布置完毕,亲自上城巡视一周,好言好语安慰士卒,晓谕众将小心守城。

这天,窦融在城上歇息,等候王莽回来拿他立功。天光将黑了,忽听城下有人叫城,听他的口吻不是别人,正是王莽。窦融惊喜非常,吩咐:“点炮。”咕咚一声炮响,守城军全都站起,倚着护身栏,挑着大汉的旗帜,举着灯笼、火把往下观看。王莽抬头望见城上已然换了汉家的旗号,他大吃一惊,几乎坠马。只听城上有人问道:“下面何人叫城?”王莽抬头一看,城上问话之人是吏部天官窦融,忙道:“是朕叫城。”窦融说:“你乃大汉的皇亲国丈,安汉公、兵部大司马,自称为朕,你就是叛国的大逆。”王莽听他这样口吻,心中觉悟过来,说:“窦融,你说我是国家大逆,你为什么在朕驾前称臣?如今你看我大势将去,你乘机反正,要讨好于刘秀,真是反复无常的小人。”窦融说:“王莽,我乃大汉的忠臣,怎算反复?”王莽说:“你是大汉的忠臣,为何在我驾前为官?”窦融说:“我告诉你吧,我明保你王莽,暗扶汉室。自从你篡位之后,我与孝平皇后、泗水王刘良就共立刘秀为太子,承继孝平皇帝。将刘秀送到宫中时,有人走漏了消息,我姐丈柴文进又将刘秀送出城外,交与苏成。苏成保护刘秀出潼关,隐居白水村九年。长安城应试,刘秀假称金和,用箭射你未中,射在了冲天冠上。你兄弟王丰忠于大汉,将刘秀放出武科场。我窦融借着你女儿雨兰公主下嫁的机会,将刘秀由潼关送走,回归白水村兴师讨贼。”说到这里,王莽就全都明白了。

天光亦亮了,忽听背后炮声隆隆,王莽回头一望,只见正东方尘沙扬起,土气飞漫,旌旗招展,盔甲丛丛,刀枪滚滚,大汉的兵将遮天盖地、漫山遍野而来。吓得王莽不敢再说,拨马绕城而逃。

汉兵在长乐坡大获全胜,马援乘胜率兵攻打敌营。及至到了敌营,王莽的兵将早就逃了个干净,可惜没拿着王莽。马援收兵回营,升坐中军大帐办公,将士儿郎报功,查点所得敌人的东西物件,然后派探马打探长安城的动静。歇了一夜,次日马援就与刘秀带兵两万来取长安。大军到了长安城东,望见城头上遍插大汉的旗号,刘秀惊喜非常,向马援说道:“长安城内有窦融,孤未到就先定长安了。”马援亦料到王莽兵败之后,长安绝不能立足。他们大队人马往这儿走着,城上的窦融就望见了,忙由城上下来,率领五城兵马司等开了东门,出城迎接刘秀。汉兵在东门外列队,窦融等跪倒军前,来接刘秀。刘秀催马出阵,下马搀起窦融,道:“老卿家何必行此大礼!五年前约定里应外合取长安,今日才得如愿。城中之事如何?”窦融将捕拿逆臣眷属入狱,进宫拜见孝平皇后的事儿全都禀明了,又将搜拿王莽之子王禹不着以及王莽逃走的事说明。刘秀听着王莽父子逃走,必有后患,心中未免不安。又想孝平皇后平安无恙,欢喜异常。这时候将帅等俱皆下马,窦融与三帅、四先锋彼此施过了礼,窦融才给五城兵马司的五位老爷向刘秀禀报反正之功。当时刘秀传旨:“既往不咎,照旧供职,容新君即位之后,再定去留升赏。”五个人叩头谢恩。马援先派朱佑、邳彤、吴汉、冯异四将率兵五千入城,布置城防,然后传令:“所有的汉兵俱在城东扎营。”分拨调遣完毕,刘秀才入城。三帅、四先锋保驾,窦融引路,遘奔朝门。

到了宫中,来见孝平皇后,刘秀君臣拜倒驾前。皇后问道:“皇儿,玉镯何在?”刘秀忙由手腕上将九凤玲珑透体白玉镯摘下,宫女接了过来,转呈皇后。皇后接过来仔细观看,见这只玉镯不假,实是当年自己给他的,将镯子戴在腕上。然后刘秀才将如何兴兵、如何讨贼的情形当面奏明。皇后说:“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军中不可一日无帅。今既恢复帝都,皇儿速为召集汉之老臣、皇室宗亲与出力的将帅共同合议,立太庙择日即位,早安天下人心。”刘秀说声:“遵旨。”君臣这才站起,退出宫来。

刘秀亲往各处视察,然后到偏殿摆宴,庆贺大功。姚期有郅君章告诉他的话,他要出宫去立件功劳。饮酒之间,想好了主意,姚期向马武道:“咱们划两拳哪?”马武说:“宫中禁地,我不敢划。”姚期又问岑彭、杜茂,他二人说不会划。姚期说:“都不会划拳,我自己会划。”将双手一伸,他自己就划起来。划得高兴之际,忽听有人喊道:“大帅有令,宫中禁地,禁止喧哗,如有不遵者,立即斩杀!”姚期吓得将手抽回,不敢再划了。马武、岑彭、杜茂见他这样,都冲他直笑。姚期觉着不是滋味儿,自言自语地说道:“这样对待我,这不是在棘阳关打不过岑彭,跑到鬼神庄三请我姚期的时候了。如今得了天下,眼看着要做皇上了,立刻就看不起我。我老姚明白,心里不糊涂。古越范大夫有言:敌国破,谋臣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今我老姚是没用了,可是还没吃一顿太平粮,没拿一个月太平俸哪。我还满不在乎,老姚走啦!”他说着,站起身形往外就走。马武、岑彭、杜茂知道他的脾气向来是这样的。

不料这回姚期真的走出朝门,将他的马要过来,认镫扳鞍上了马,催开了坐骑,飞奔西门,出了长安的西门,往西而下。那马走欢了,姚期两耳生风。他的酒是喝多了,叫风一吹,他觉着头重脚轻,要坐不住。不觉已然跑出十里之遥,他正然发愣,忽见前边有个大树林子,古树参天,真有几百棵,高耸云端,枝叶茂盛。底下有些野花,顺着风儿放出香味儿。姚期催马进了树林,见里面宽阔,豁朗已极,有股大条石的御路,又整齐又干净。他催马顺着御路前进,走了不远,见有一座石坊,穿了过来,不远就望见有一座宫院,宫墙高大,殿阁楼台,好不华贵。来到门前,姚期觉着坐不住了,要掉下马来,急忙下了坐骑,将马往树上拴好,扑通一声坐在门前,周身难受,往后一仰,他头枕门坎,睡起觉来。直睡到三更多天,忽听耳旁有人呼唤:“王雄王将军。”姚期惊醒了,他不睁眼,照旧打呼噜,眯缝着眼睛偷看。见眼前立着个人,提着个小灯笼,借灯光仔细一看,这人像个小太监。姚期纳闷儿:他怎么管我叫王雄呢?

书中暗表,这个地方叫渐台宫,是未央宫所改,西汉的三齐王韩信就死在这里。王莽自从篡位以后,他心中总觉不安,唯恐左右害他,又怕汉之忠臣、汉之宗人暗中行刺,他由长安皇宫内暗修了一股地道,直通在渐台宫内。修完之后,王莽将工匠俱皆杀死,免得走漏风声。只有王莽、王禹父子知道,别人是不知道的。他预备这股地道,为的是有变动的时候,从地道逃走。渐台宫的大总管孙仁掌管宫中事务。太平的时候,宫中驻有二百名羽林军、四十个太监。如今王莽事败,他料着王禹必由地道逃奔渐台宫,他亦到渐台宫来寻王禹,想着父子一同逃奔远方。及至他到了渐台宫,几乎气死。二百名羽林军逃了个干净,四十个太监亦逃走了,宫中的财物一件也没有啦。他到了宫内,只剩下个小太监李进忠还没逃走。王莽问他:“可见了太子没有?”李进忠说:“没有看见。”王莽想着他儿子没有逃出来,在渐台宫等候王禹,小太监李进忠伺候王莽的饮食。李进忠觉着在渐台宫亦是危险,想要逃走,心又不忍,他要出来寻找王莽的残兵败将,若能找着几个人,就叫他们保着王莽远奔他方。天光黑了,他点上了一个小灯笼,由渐台宫出来。忽听有人睡觉的呼噜声音,他心中暗道:这是谁在这里睡觉哪?用灯光一照,见姚期躺在宫门呼噜呼噜睡得正浓。他不认识姚期,认错了人啦,他将姚期当作了王雄。原来王莽的镇殿大将军王雄与姚期长得一般不二。他大声地叫:“王雄王将军。”

姚期被他叫醒,却不睁眼,仍然打呼噜假装睡觉,眯缝着眼偷看。及至看出是个小太监唤他,心中一动,就知道他是错认了人啦,将计就计就装起王雄来。他爬起来,用手揉着眼睛,道:“这是谁叫我?”小太监李进忠说:“王大人,你怎么连我都不认识啦?我不是渐台宫大总管的徒弟李进忠吗?”姚期道:“不错不错,你是那个李进忠。你叫我做什么?”李进忠说:“天凤皇万岁在此避难,欲奔远方,无人保驾。我要和你商量,求你将万岁爷保走。不知你愿意不愿意?”姚期听他说王莽在这里,喜悦非常,心中暗道:我二哥郅君章是不撒谎的,果然奸贼在此。他向李进忠说:“我怎么不愿意?长乐坡打了败仗,找不着皇上我还着急哪,如今在这里,好极啦!”说着话,他奔到马旁,将打将钢鞭拿在手中,说:“李进忠,你带我进去见皇上吧。”于是小太监李进忠在前,姚期后面相随,二人进了宫门。

姚期问道:“万岁在哪里呢?”李进忠说:“在那暗室里头歇着哪。”李进忠又说:“我同王将军去吧,你自己是找不着的。”两个人走进九龙厅,李进忠用灯笼往西墙一照,只见墙上有张画儿,画上是八匹骏马。姚期就见李进忠用手一杵当中间的那匹马,吱扭一声,墙上暗门开了。李进忠说:“进来吧。”姚期随着他穿过暗门,借着灯光一看,别有一所房子,只见有墙,不见有门。小太监李进忠又用手杵着了暗门,吱扭一声,暗门开了,姚期推门而进。王莽这时正举着一本书,在盘算心事,想个逃脱之计。

忽听有脚步声音,王莽忙把书一撂,问:“是何人至此?”姚期闯入并不答言,抡单鞭奔王莽打去。王莽回头一看,赶紧绕过书案,伸手拔佩剑招架,二人打在一处。皆因屋中陈设很多,动转不灵,没多一会儿,王莽一疏神,被姚期单鞭将宝剑磕飞,随着一脚将王莽绊倒。姚期鞭也不要了,见王莽躺在地上,蹿过去将王莽骑上。两个人纠结了半天,姚期也真急了,用嘴就咬,咬在王莽的脸颊上,疼得他直哆嗦。姚期的劲儿使大了,一时张不开嘴。

正在争执之际,这时马武来了,外面连声叫:“姚大哥、姚大哥。”姚期张不开嘴,没法答应,呜呜地哼叫。马武进屋一看,姚期正跟王莽在地上翻滚。他等王莽翻上来了,抡鞭照着王莽肩头就打,王莽疼得哆嗦乱颤,也喊叫不出来了。这时姚期才腾开了口,转身形站起来,跟马武将王莽的勒甲丝绦解下来,将他倒剪二臂捆绑好了,扔在地上。姚期这才整盔束甲,拴扎一切,问马武怎么找来的。

原来自姚期走后,马援知道了,想着姚期乃四路总印先锋,竟敢私离汛地,将来何以约束士卒?马援冲冲大怒,立命马武、岑彭、杜茂去找姚期。三个人出了朝门,商议好是三人分途追赶,定规在长乐坡见面。马武一人乘马出了西门,不觉也走到了渐台宫。借着星斗月色,看见有个小太监探头探脑地张望。马武疑是匪人,催马过来,用刀威吓,小太监李进忠把王莽避难宫中,错认姚期是王雄,姚期和王莽动手的情形说了一遍,最后说:“那位将军用单鞭和天凤皇动了手,吓得我背着包袱要逃,被你看见。我这句句都是实话,并无半字虚言。”说罢,叩头不已,连叫饶命。马武这才知道这里是渐台宫,姚期在这里捉拿王莽,真有造化,我还替他担心哪!他身为先锋,不服约束,私离汛地,不料他立了大功。马武想到这里,向小太监李进忠说:“你带我进去找王莽,找着了我就饶你。”李进忠说声:“遵命。”就引着他遘奔渐台宫。

来到宫门,听见姚期的马唏哩哩直叫。马武奔过来,借着星斗月色之光看得真切,果是姚期的战马。他亦下了马,将马拴在一处,大刀往马鞍鞒得胜钩上一挂,手持佩剑,迫着李进忠进了宫门来找姚期。到了九龙厅,李进忠将暗门开开,他叫马武进去。马武说:“你先进去。”李进忠就迈步走进去了。到了暗室的东墙,李进忠又将暗室开开。马武问道:“这里边有暗门没有?”李进忠说:“没有了。”马武探头往里看了看,看见了姚期,他将心放下,反手一剑将李进忠砍死。他站在门前唤姚期,姚期没答应出来,他正好看见地上的单鞭,拖起鞭来帮助姚期捉住了王莽。

诸事已毕,姚期问道:“时才你杀人了吗?”马武说:“不错。”姚期说:“杀的是谁?”马武说:“小太监李进忠。”姚期说:“你为什么将他杀死?”马武说:“杀了他可除后患。”姚期说:“亏了你来,不然我得急坏了。”马武就提着王莽,与姚期走出九龙厅,遘奔宫门。到了宫门外,姚期说:“拿住王莽这件功劳,不能算我个人的,我们两个人平分。”马武说:“好哥哥。”姚期说:“你可不能白分。”马武说:“怎么不能白分哪?”姚期说:“得将王莽驮在你的马上,我乘马,你拉马,那才成哪。”马武笑道:“哥哥你真小气,我就拉马。”于是将王莽往他的马上放好,用绳儿捆好。马武在前边拉马,姚期在后边相随,两个人遘奔长安。

走在长安西门外,迎头正遇见岑彭、杜茂。原来这两个人往东往南都没找着,又回来了。还是岑彭聪明,他向各门的门军问:“姚期出城没有?”问到西门,问出来了,西门的门军说:“姚将军乘马出了西门而去。”岑彭、杜茂就往西找寻,走出不远,迎头正遇见姚期。岑彭见他将王莽拿来,向他问道:“姚大哥,你怎么将他寻获?”姚期说:“我在宫中饮酒之际,忽然心血来潮,我盘算着王莽未拿获,终是后患,我便想到城外搜拿于他,没想真拿住了。”杜茂笑道:“姚大哥,你又弄这些玄虚,我们不信,快走快走。”四个人进了城,姚期将王莽交给他们三人,他见马大帅回明将王莽拿来。大帅不惟不责,反给他记功,又命人将王莽押入狱中。刘秀见将王莽拿获,痛快已极。

翌日刘秀在殿上召集文武,讨论即位受贺的国事。忽报有夷丘山的八个寨主来到长安上表称贺。刘秀忽然想起,当初二请姚期的时候,在夷丘山曾许给朱鲔、胡殷等,日后灭莽成功,恢复了汉室天下,我封官赐爵,叫他们身受国恩。如今这些人真来了,孤家不可失信,先见他们一面,俟新君受贺之后,再为封赏。刘秀想到这里,随即传旨召见八人。少时间就见朱鲔、胡殷、何仁、何义、陈本、曹宣、王凤、王匡八个人拥着一人而来。到了殿前,八个人跪倒叩头,惟有这人立而不跪。刘秀看他的五官相貌和自己一样,很是纳闷儿,向他问道:“你是何人,见了孤家立而不跪?”这人说:“你莫问我,问姚期便知。”刘秀问姚期道:“你可认识?”姚期冲这人叩头施礼,口称:“千岁,你我自从大安山一别,今日方才相逢。千岁这二年多到哪里去了?”刘秀见姚期这样称呼,猛然想起此人是大汉的宗亲,名叫刘玄。

原来这刘玄在大安山,自从姚期走后,他得了个千金之赏,亦逃出大安山,投奔夷丘山。到了夷丘山的时候,他将个人的来历说明,欲在山中避难。八寇一商议,胡殷说:“应当将刘玄留下。”王凤问道:“留下他有什么好处哪?”胡殷说:“将来刘秀要灭莽成功,恢复汉室天下,我们将刘玄护送到长安,刘秀看在咱们保护他哥哥的好处,亦得封咱们八个人大大的官职。”王凤等道:“二寨主说得有理,我们就留下刘玄吧。”王匡说:“二寨主,倘若刘秀一败涂地,你我应该怎么办?”胡殷说:“到那时候我们就将刘玄装入木笼囚车解送到长安,交给王莽,王莽念我们有拿刘玄之功,亦得重赏,还愁不得做官发财吗?”大家都赞成他的主意,将刘玄留在山上,每日两餐都是整桌的酒席,派四个喽兵专管伺候刘玄,好好待承他,只等刘秀、王莽大事分出成败来,好用他做本钱,求官做。有了这个主意,八寇就时常派人下山打探刘秀的战事,接连不断地得报:昆阳解围,王莽百万兵大败,巨无霸自刎昆阳山,马援拜帅,打破潼关,恢复了长安。八寇见王莽一败涂地,汉室天下恢复有望了,就与刘玄商议,到长安给刘秀上表称贺。刘玄自然是愿意的,于是写了一道贺表,八寇就与刘玄离了夷丘山,兼程前进,赶奔长安。

这天到了长安,刘秀不愿意失信,就在殿上召见。朱鲔、胡殷、何仁、何义、陈本、曹宣、王凤、王匡向刘秀跪倒叩头,刘玄立而不跪,刘秀焉能不问?及至一问,才知道他是宗兄刘玄。刘秀赶紧起身离座,与他施礼。刘玄问道:“可曾见着太后吗?”刘秀说:“已然见着了。”刘玄说:“御弟,同我去见母后千岁。”刘秀就同他由前殿遘奔后宫来见太后。孝平皇后闻刘玄来见,心中闷闷不悦,想刘玄是大汉宗亲共立之王,虽没即位受贺,名分已定,他又在先。如今他来了,应当叫刘秀做皇帝呀,还是叫他做皇帝哪?刘秀有灭王莽、恢复汉室之功,他若为君,军民悦服;如若叫刘玄为帝,恐怕人心不服。这件事关系重大,当时就踌躇不安。及至刘秀弟兄来到,一齐跪倒施礼,王皇后不提国事。刘秀乃仁德之主、有道之君,深明大义。他向王皇后说:“母后千岁,吾皇兄已到长安,昔日大汉宗亲曾立为君,名分已定。请母后降旨,使我皇兄早日即位,以安天下人心。”王皇后说:“此乃国家大事,非我所知,你二人可向文武百官共议。”

二人遵了王皇后之旨,复至前殿,刘秀叫众文武见过他皇兄。文武官员向刘玄施礼完毕,刘秀才说:“众位卿家,我汉室江山已丢了十数载,今已恢复,应立一人为君,以安天下。如今我皇兄已到长安,应立为君。吾奉母后之旨,来与众卿共议,应立何尊号,立何年号,何日祭祀,何日即位受贺?望众卿家共议。”刘秀说着,无人答言。刘秀往左右一看,大吃一惊,见文武众官露出不悦之意。刘秀拔剑在手,道:“吾兄与吾一样,有不忠汉与刘者,斩!”众文武仍是不言。刘秀就与窦融商议,国号仍称大汉,刘玄帝号称为更始皇帝,立元更始元年。

于是刘玄入斋宫,净身沐浴,择吉日南郊祭天,拜过太庙祖先,还殿受贺。刘秀率马援、邓禹、寇恂、姚期、马武、岑彭、杜茂、贾复、臧宫、王梁、王霸、邳彤、万休、傅俊、朱佑、祭遵、景丹、盖延、耿纯、耿弇、马成、冯异、坚谭、陈俊、任光、任尚、李忠、李轨、纪敞、郅君章、苏成、王伦、吴汉、刘植、刘隆、陈起、周宗、窦融、朱文华、卢方、魏致、朱刚、朱柔、朱鲔、胡殷、何仁、何义、王凤、王匡、陈本、曹宣等拜倒殿前,行三叩九拜之礼,朝贺新君,然后退归臣班。更始皇帝刘玄追尊孝平皇帝,尊王皇后为皇太后,封刘秀为逍遥自在王,赐肩舆。其余的官员无论文武,都有恢复汉室灭莽之功,论功受赏,应由逍遥王刘秀按功大小,保奏之后再为封官。然后又大摆酒席,庆贺新君即位之喜。长安城内,遍插红旗。不料庆贺未罢,狂风骤起,怒雨疾奔,直到夜内三更,天才放晴。

次日更始皇帝就命人在渐台宫殿上设摆十二位皇帝灵牌,剐莽诛苏,亲自致祭。更始皇帝、逍遥王与文武百官齐集渐台宫,将王莽、苏献及诸逆家属共百余人绑于殿前,听宣祭奠。窦融手捧祭文高声诵罢,刽子手听到追魂炮响,要过来剐王莽啦。马武大踏步走过来,要过尖刀,向王莽的左耳就割,嗑哧一声,左耳割下。马武厉声道:“逆贼,你长了人耳,不听忠义之言,不做忠义之事,要耳何用?”嗑哧一声,又将右耳割下,鲜血淋漓,疼得王莽浑身上下哆嗦不止。姚期过来用宝剑一指,道:“尔虽长了人眼,没看见过人行忠孝之事吗?”噗哧一声,将左眼扎瞎;噗哧一声,又将右眼扎瞎。刽子手这才将他开膛,伸手去掏人心。刽子手又将苏献的心取了出来,放在盘内,由更始皇帝、逍遥王刘秀各捧一盘,献于十二皇帝灵牌之前。弟兄二人跪倒痛哭,文武百官亦随着跪倒叩头。更始皇帝哭祭完毕,驾转还宫。刘秀亦回逍遥王府。马援与众将回归大营,候旨封官了。

刘秀回到府中,用完了晚膳,坐在书房吃茶,猛然想起国事。大安山尚有赤眉军,云南郡有反王王显,西蜀有中山王刘辅,河东有平阳王公孙美,幽州有永安王彭宠,河中府有大枪王刘庭,邯郸有小枪王刘林,宣城有宣城王刘显,宾州有宾州王佟定,磁州有磁州王高凤,洛阳有洛阳王王朝,琅玡有大齐王田布,夷陵有反王田戎,东海有反王黄宪,青州有反王杨盛,济州有反王杨广,天下各路反王割据一方,哪一家反王也有几万兵将。虽然都是不服王莽而反,汉兵讨贼,恢复天下,亦没见哪路反王出兵助战。如今王莽已灭,大汉的天下失而复得,亦未见各路反王上表称贺,看来各路反王无有归附之意。汉室的江山虽然恢复,天下的隐患仍然是不少。又想着更始皇帝不得民心,如果不知用任贤能,恐怕天下不能久安,难免生变。欲要汉室天下长治久安,必须将天下各路反王招安,用贤良者为各处郡守,勤政爱民,修明内政才能安然。刘秀想到这里,坐卧不安,连夜写了一道治安策,要进呈更始皇帝采纳而行。又想起此次灭王莽,恢复天下,是三十六个云台大将、百数员偏将、十数万儿郎血战五载才成了大功。至今刘玄为皇帝,自己受封逍遥王,而舍死忘生、血染征衣的将帅士卒还没有升赏,又派人到军中将功劳簿取来,查看众将之功,论功受赏,在更始皇帝驾前保奏,实授官爵,好叫将帅士卒与国同休,共享荣华富贵。于是昼夜不息写这道折本。刘秀累得头晕眼黑,害起病来,赶紧上朝廷递折本,请了病假。更始皇帝亦感觉不安,遣御医往治。刘秀虽然服了几剂汤药,仍是无效,幸而刘縯、刘仲与殷、郭二王妃由南阳来到,有人伺候,煎汤熬药,尚不为苦。

不料在这时候,更始皇帝封朱鲔为兵部大司马,胡殷为金吾大将军,何仁为户部大司徒,何义为礼部大宗伯,王凤为刑部大司寇,王匡为兵部大司空,陈本为尚书,曹宣为仆射。窦融见更始皇帝重用夷丘山的八寇,心中不悦,想这八个人乃是山中的贼寇,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安邦,封为朝臣,执掌军政两权,国事焉能好啊?像这几个人应厚赐爵禄,不应当执掌大权。窦融料着国事难以乐观,随上本告老乡居。

一日更始皇帝早朝,朱鲔、胡殷跪奏说:“马援兵将屯扎近畿,恐其生变,请旨命马援率兵将在潼关屯扎,候旨封官。”更始皇帝立即降旨,命马援率兵将往潼关驻扎,候旨封官。马援遵旨,传令拔营起寨,率领兵将往潼关而去,这且不表。

却说逍遥王刘秀病体日见沉重,屡医无效,命府中师爷将治安策与招安天下各路反王及将帅众功臣的升赏爵禄折本都缮就了,呈到宫中。一日更始皇帝御览折本,见了刘秀的治安策共有十大条陈,仔细查看,条条是治国要道,不惟得采纳,还是时不我待,立即施行才好。又看刘秀的折本上说众将之功与保奏升赏的爵禄,详细按功叙禄。

马援为新息侯、伏波将军,邓禹为高密侯,寇恂为雍奴侯,姚期为安城侯,马武为朱虚侯,岑彭为武阳侯,杜茂为申曲侯,耿纯为东光侯,耿弇为好峙侯,贾复为胶东侯,臧宫为郎陵侯,朱佑为盖侯,祭遵为颍阳侯,李忠为忠水侯,陈俊为棘阳侯,马成为全交侯,冯异为武津侯,苏成为曲临侯,王霸为淮阳侯,王梁为阜城侯,万休为槐里侯,邳彤为灵寿侯,吴汉为广平侯,景丹为颍川侯,盖延为安平侯,坚谭为棘原侯,任光为阿陵侯,纪敞为镇国侯,傅俊为昆阳侯,刘植为忠孝侯,刘隆为忠义侯,李轨为宛城侯,窦融为安丰侯,卓茂为南阳侯,任尚为正直侯,朱文华为河中侯,王伦为原城侯,陈起为泰安侯,周宗为新乡侯,朱刚、朱柔为偏将军,卓炳仁为左骑将军,卓炳义为右骑将军。云台三十六将俱为侯爵,百余偏将俱为将军。更始皇帝看罢,就降旨招安赤眉王,授以王爵;各路反王亦降旨招安,各赐侯爵;云台三十六将亦降旨封为三十六个侯爵;众偏将亦降旨封为将军之职。并派朱鲔、胡殷、何仁、何义、陈本、曹宣、王凤、王匡为钦差,往各处赍诏封官。

这旨传下来,朱鲔就在他的大司马府中与胡殷等商议,说:“更始皇帝为君,云台将不服,逍遥王刘秀不悦。若有他君臣,不惟更始皇帝不能久长,就是咱们的官职亦怕长不了,必须设法将刘秀与云台将除治了,咱们君臣才能长久。”胡殷说:“要除治刘秀倒容易,所难者三十六将。刘秀比作一只虎,三十六将是其爪牙。若将三十六将除治了,虎去爪牙,也就不怕了。”胡殷说道:“要除治三十六将,我倒有个主意。”朱鲔说:“计将安出?”胡殷说:“姚期、马武、岑彭、杜茂等三十六将在南胡棘颍昆转战五年,困卧马鞍鞒,渴饮刀头血,都有十大汗马功劳。如今大汉的天下失而复得,危而复安,他们都以为天下是他们打过来的,在潼关等着封官,个个皆望厚赐爵禄。我们若将诏旨改了,不封他们侯爵,改封他们各处典史、吏目、县丞,他们绝不愿意,想不到是我们私改诏旨,而疑刘秀薄待功臣。他们在一处,势力雄厚,我们可怕;他们散了,亦就没得可怕了。”朱鲔说:“若能散了云台将,剩下刘秀孤立无援,亦就好除治。”于是八党奸臣就将更始皇帝的诏旨私自缮改,三十六将只有淮阳侯王霸兼守蒲关没改,广平侯吴汉、全交侯马成兼守信都关没改,其余的尽皆改为典史、吏目、县丞。他们将诏旨改完了,就由御林军保护着离了长安,遘奔潼关。

却说马援在潼关扎着大营,净等着皇上封赏了,等了许多日期,毫无音信。将士儿郎议论纷纷,其说不一。这天马援得报,更始皇帝命大司马朱鲔、大将军胡殷等八人为钦差,赍诏到潼关封官,忙命亲军预备香案,准备接旨。天至巳时,忽报钦差离营不远,马援率领众将出迎。到了营门,二百亲兵雁翅排开,马援与众将在当中一站,只见对面五百羽林军拥护着八位钦差而至。马援望旨,与众将跪倒,口称:“臣马援率领众将接旨,迎接钦差来迟,在马前领罪。”朱鲔说:“元帅免礼平身,中军帐宣读圣旨。”马援与众将站起,同着钦差入营。中军帐前下马,八个钦差在帅案前边面南而立,马援与将士儿郎在帐前面北而立。朱鲔将旨捧起,高声朗诵道:“大汉更始元年春二月,特降诏旨,着朱鲔、胡殷等为使,至潼关大营封赏将士。旨到之日,命马援等跪听宣诏。”他读至此处,马援说声:“遵旨。”与众将跪倒。大家都以为有十大汗马功劳,不是封公,便是封侯,及至听到封他们为典史、吏目、县丞,气得四先锋姚马岑杜与众将都双眉倒竖,二目圆睁,马武蹦起多高来。八个钦差见他胸脯挺起,蓝大脑袋,红眉立竖,二目圆睁,很是可怕,压耳毫毛突突直颤,短红须直扎煞,全都害了怕。马援等见马武站起来了,他们亦都站起。

马武伸手拔出佩剑,向众将说道:“列位将军,我们在南阳棘颍昆转战了五年之久,睡卧马鞍鞒,渴饮刀头血,舍命忘生,血染征衣,大小百余战才灭了王莽,恢复汉室江山。如今更始皇帝得了天下,封我们主公为逍遥王,他们做了皇上,得了王爵,有了大富贵,封我们公伯王侯亦不为厚,竟封我们小小的典史、吏目、县丞。这是薄待功臣,我们不能忍受,不如杀了钦差,到长安去找更始皇帝说理!”朱鲔、胡殷等见马武声色俱厉,吓得颜色更变,抖衣而战。马援、邓禹、寇恂忙将马武拦住。这时众将之中,姚期、杜茂、王霸、祭遵、坚谭、李轨等亦都将剑拔出一半,怒气冲冲,恶眼相视。马援说:“请八位钦差先退出辕门,容本帅与众将商议好了,再请相见。”这八个人赶紧走出辕门,听马援的信儿了。

马武向马援道:“元帅,你为何阻拦于我?”马援说:“贤臣择主而佐,良禽择木而栖。我们原保的是逍遥王,若是逍遥王为皇帝,绝不能如此。更始皇帝非我等之主。大丈夫处世,合则留,不合则去。如今封我典史、吏目、县丞,就是封我们公侯之爵,我亦辞而不受。官大有险,树大招风,况且这事尚有故主之难,我们逍遥王脱袍让位,有虞陶唐。如若我们杀了钦差,不惟前功尽弃,还算叛反国家。我们若往长安去找更始皇帝,知道的人说我们不平,不知道的人都说逍遥王假仁假义,先将天下让给更始皇帝,后令旧部兵将举兵犯国,挟天子令诸侯。我们保逍遥王恢复汉室,天下人皆知逍遥王是开国之人,我们是开国之将。我们为国除奸,为民除害,流名千古,万古流芳;若从此退身为农,名能永存。倘若举兵犯阙,不止于我等丧失名节,就是逍遥王亦被人视为枭雄。”当时马援滔滔不断,口若悬河,向众将陈述利害,使大众知晓大义。众将都是忠孝仁义的人,焉能不听劝?

马武伸手揪住王伦,道:“兄弟,我们不保大汉,可要往夷丘山去当山大王,算是我们没有志气,你跟哥哥走吧。胡阳城我是首户,家中有的是田园,咱们衣食丰足,归家享福。”他与王伦就上马而去,遘奔胡阳。他二人这一走,直到了邯郸县的时候,王伦才见刘秀,力举千斤闸;马武到了青龙山才二次出世。岑彭、杜茂各将纪敞、郅君章抓住,说:“二位兄长不要往别处去,请你到我家,咱们不做汉官,家中亦有饭吃。”四个人马上步下而去。这四个人一走,直到下文书信都关时才与马援相遇。傅俊伸手将姚期揪住,说:“不准你往别处去,咱们家去吧。”姚期说:“我上你家去做什么?”傅俊说:“我们论交情,你父与我父是盟兄弟,算是世交,你应当无事到我家去住。如今我妹妹又许给你了,又算是骨肉至亲,你到我家去,我情愿将家中所有的产业分你一半,既尽世交之情,又全亲戚之谊。”姚期哪肯去呀,只是傅俊不放他上别处去,于是他二人往傅家庄去了。直到下文书贺松山,姚期才二次出世,战宣城傅俊才露面。那苏成与公孙述同去。吴汉、马成将邳彤、万休抓住了,说:“你们哥儿俩别走,我二人是广平侯、全交侯兼信都郡守,我们同往信都,到了任上有我们的荣华,就有你们的富贵。”这四个人上马一同而去。王霸直嚷:“我是淮阳侯兼守蒲关,你们都随我往蒲关吧,到了蒲关,咱们有饭大家吃。”他嚷着,无人答言。王梁、冯异、景丹、盖延、坚谭、陈俊、李忠、李轨、陈起、周宗等就各自上马而去,王霸爽性上蒲关了。

这座大营只剩下马援、邓禹、寇恂了,他三个人将元帅印信、公文等项全都交给八党奸臣。邓禹回归南阳,到了下文书,刘秀巡视河北,三皇观焦雄行刺,邓禹才与刘秀重逢。马援、寇恂这一走,直到了下文书信都解围时才与刘秀见面。八党奸臣将三十六员云台将散去,他们喜悦已极。将营中的兵将分发调遣派往各处驻守,然后一同回朝。他们回朝复旨,更始皇帝亦不详细查问,凡事大小尽任八党奸臣所为。

那时候君昏臣暴,百姓并未安然,各处的黎民百姓都说“宁逢赤眉,勿逢太师;太师犹可,更始杀我”。赤眉横行内乡各县,对于百姓烧杀抢掠,还没有王太师厉害。百姓宁愿遇见赤眉,都不愿遇王太师。王太师名匡,与八党奸臣中的王匡同名,系王莽的叔父,官居太师,出巡各郡,其杀害人民过于赤眉。遇见王太师尚可,更始杀我,足见更始不爱民了。更始即位之后,乘刘秀有病,无人阻拦,滥授官爵。长安人民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由此数语推测,更始皇帝较比王莽有过之无不及了。

刘秀直病了半年有余,病体才好。他到了朝中,向更始皇帝请示出力的将帅士卒如何封赏,更始皇帝说:“三十六将俱封为侯爵,尚有兼各郡守的,百数员偏将各封为将军之职,兵丁亦着大司马升赏了。”刘秀听说马援等俱各封侯,亦就是了,心中安然,并不知潼关散将之事。那更始皇帝降旨招安天下各路反王,被八党奸臣将旨改了。众反王原是反王莽,如今王莽已灭,都望朝中招安。偏是奸臣祸国,皇上无福,民遭涂炭。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中...
正在加载更多评论...
已加载全部评论
© 2017- 5000yan.com |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双11红包